博士生导师👨🏽:林乃铨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9-03-05
浏览:7258次
林乃铨,博士,福建农林大学植保杏福生物防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常委、农工党福建农林大学总支主委;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农林大学分会副会长🧑🏼⚕️;福建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动物分类学报》、《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和《福建昆虫志》编委。

长期从事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教学与科研,重点研究害虫卵寄生蜂的区系分类和开发应用、茶果害虫的综合治理等🛤。先后主持(或参加)省🗻、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和《中国赤眼蜂分类》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和优秀论文(著)奖9项。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𓀒。1994-95年赴意大利天主教圣心大学农杏福进修访问。在理论研究上,已使我国赤眼蜂、缨小蜂等卵寄生蜂资源的区系分类研究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独立完成的“中国赤眼蜂系统分类研究”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应用研究方面,对茶果害虫的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也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我省荔枝🏋️💇🏽、龙眼产区推广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和在我省茶区开展茶树害虫综合治理等,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持完成的“茶树病虫综合治理及其多媒体数据库研制”获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获福建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1992、1999先后获农工党福建省先进个人2次。
科研项目
1.中国赤眼蜂资源的区系分类及保护利用研究,国家自然基金🅱️,1990-1992Ⓜ️,主持者🏄🏼♂️;
2.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省农委推广项目,1992-1993,主持者;
3.平腹小蜂人造寄主卵的研制。省财政项目,1996-1999🎢,主持者;
4.中国缨小蜂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分析。国家自然基金🙍🏼♀️,1997-1999,主持者💆🏿♂️;
5.卵寄生蜂的开发与应用。国家教委项目,1997-1999,主持者;
6.茶树害虫的科学治理。省科委项目,1997-1999,主持者🧏🏻♂️;
7.橄榄病虫及其天敌的区系分布与持续控制👨🏻🚒。省基金项目,1998-2000,主持者;
8.拟隐脉叶蝉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研究。美国农部合作项目,1999-2001,参加者;
9. 橄榄病虫的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省科委项目⛪️,1999-2002😸,主持者🏮;
10.平腹小蜂产卵利它素的开发与生物测定🙍🏿。省教委项目,1999-2002,主持者🦸♂️;
11.闽北地区新引种果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省科技厅项目,2001-2004🙀,参加者;
12.茶树病虫综合治理及其多媒体数据库研制🕍。省跨越计划项目,2002-2004,主持者🧖🏿♀️👨🏿;
13.赤眼蜂科系统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3-2006主持者;
14. 山地果园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省科技厅项目,2003-2006,主持者;
15.中国缨小蜂科系统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3-2006主持者🔡🚵🏼♂️。
获奖科研成果
1.1991⏭,“赤眼蜂分类研究,I.福建赤眼蜂属种类记述”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1995,《中国赤眼蜂分类》(专著)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3.1995🤎,“赤眼蜂一新属五新种记述”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4.1997🤵♀️,“中国赤眼蜂系统分类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5.1998,“环索赤眼蜂属和窄翅赤眼蜂属三新种记述及一新族建立”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6.2000🛋,“茶树病虫综合治理及其多媒体数据库研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性论著
1.《中国赤眼蜂分类》(专著,58万字),1994,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v+366页。
2.First record of Omyomymar (Hym. Mymaridae)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3 new species. Proc. Ent. Soc. Wash.,1996,vol.98(2)301-307.
3.A new species of Pseudanaphes (Hym. Mymaridae) from China. (中国宽翅缨小蜂属一新种记述),Wuyi Sci. J.,1997🙍🏽♀️,vol.13:98-100🤦🏿♂️。
4. Anagrus Haliday (Hym. Mymaridae) of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some new species. Ann. Ent. Soc. Amer.,1998,vol.91(2):108-133.
5.1999, World review of the Camptoptera group of genera (Hym. Mymaridae). Proc. Ent. Soc. Ontario,1999,vol.130:21-65.
6.赤眼蜂科的分类系统与系统发育分析👩。《昆虫分类区系研究》(中国昆虫学会第五届全国昆虫分类区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278-287。
7. Recent Advances of the Systematics and Utilization of Mymaridae from China. Present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Syposium of Parasitic Hymenoptera:Taxonomy and Biological Control”. 14-17,May,2001, Koszeg,Hungary.
8.A new species of Hispidophila and description of the female of Ufens rimatus (Hym.: Trichogrammatidae),parasitoids of Sophonia leafhoppers (Hom.:Cicadellidae).动物分类学报,2002🧑,vol.27(2)❕:347-350🚯🟡。
9.Biological control of litchi stink-bug,Tessaratoma papipposa (Hem.:Pentatomidae),by using Anastatus sp.(Hym.:Eupelmidae) in China. Presented for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ymenopterists”,2002,July 22-26,Beijing, China.
10.福建赤眼蜂、缨小蜂种类🤽🏽♂️。《福建昆虫志》第七卷,2003,P.623-713.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