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廉政与红色教育基地--------福安溪柄柏柱洋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2-04-27
浏览👆🏼:5593次
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斗面村,是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区域, “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 “红军独立团部”🍫、“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等革命旧址均集中于此🔧🐛。上世纪30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邓子恢⚠、马立峰、詹如柏🧑🏽🦱、叶飞、曾志等曾率领闽东人民创建了以柏柱洋为中心的中国南方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创建新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柏柱洋成为闽东的红色文化中心。199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点基地。
目前斗面村开辟有闽东苏区纪念馆🏊♀️,陈列着在闽东革命斗争过的革命同志的事迹、实物和文字材料等🦗。另有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和闽东妇女联合会四座成立纪念碑,位于纪念馆馆前广场上,是四座革命旧址成立时的历史印证。还有中共闽东特委纪念亭,由叶飞副委员长题名建造,八角卷檐,彩绘精美,庄严高雅。
除此之外💇🏼,柏柱洋内榕头村辟有郑虎臣公园。公园以九头榕树为核心,其虬枝成拱,荫连数亩🏅,树旁有今人所塑郑虎臣像一尊。郑虎臣纪念馆,原为郑氏家祠🐴,距今661年,为砖木结构,正门有“精忠报国”四字,屋顶二重檐下悬“敕春秋奉祀”皇帝赐匾一面,大殿上供奉着“千秋崇祀”圣旨,正中大柱镌刻着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亲笔楹联“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祠内有一座古石碑🥒🥳,一面记叙郑虎臣事迹,一面为明朝大学士李东阳的诗碑。该祠于199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反腐倡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柏柱洋楼下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村内现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有30座🤹🏻,大部份建构于距今100至150年之间的清代🩸。它们建筑独特👨🏻🎓,富有典型的明清时代江南风格👨🏻⚖️。还有“中农社”和“贫农社”旧址。1954年,楼下乡南山村由郑连章互助组和李佬同互助组分别办起“新康社”和“新福社”🧶🖖🏿,由于各自付出不同,“新康社”获得好收成🏔,“新福社”收成一般👂🏿,形成了鲜明对照🫷🏿。1955年8月16日《福建日报》第二版发表了《中农社和贫农社的教训》一文,同年底该文被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毛主席亲自加了400多字的按语👗。
柏柱洋宗教寺庙众多🥀,历史悠久💇🏿♂️,成为柏柱洋民俗文化特色之一,狮峰寺是福安八大名寺之一。该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为唐🏂、宋建筑风格。传说明武宗正德帝曾来此游玩,特赐“狮峰广化禅林”于山门之上🦪。
柏柱洋景区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闽东革命首府👏🏻、全国十八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福建省十五个红色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柏柱洋闽东苏区遗址也是我院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