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整理自10月15日吴玉伟老师分享
《就业秘籍🥪:求职简历的内在逻辑》
(图片来源于老师课件)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1015 就业秘籍”
获取完整课程听课链接
目前🚣🏼,秋招激烈地进行着👜,老师和学生都在不同的战场各自奋战着👩🦳,学生场内奋勇杀敌,老师场外运筹帷幄➾。
这次,我们又来给各位老师送利器了,温州商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全球职业规划师🛅🐥、全球生涯教练吴玉伟老师为大家带来《就业秘籍✊🏼:求职简历的内在逻辑》✍🏼,从企业的简历筛选与用人逻辑出发,让老师能够指导学生破解求职秘密🤷♀️,打造完美简历,进而迅速突破求职大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今天🕵🏼♂️,生涯豆照例将吴玉伟老师讲课内容的概括分享给大家🧑🏿🚀,如果想听完整版的各位🤼♂️,请在后台回复“1015 就业秘籍”,就可以获取完整的听课链接🕞🙆🏼♂️,以及老师提供的扩展资料了🦀!
老师在开头为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说是前不久,央视做了这样一个节目,讲述一个故事,南京大学的两个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一个研究生同时拿到了4个offer,另一个在记者采访他之前还没有拿到一个,这时候我们就想问了♠︎,难道他们两个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么?
其实他俩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可能没拿到offer的这位同学成绩要好于另一个👳🏼♀️,那么为什么另一位学生拿到四个offer,这位同学一个也没拿到呢🧷?
吴老师告诉我们👷🏽♂️,这位拿到多个offer的同学被叫做“面霸”,基本上面试都是稳过,失败率很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成为“面霸”👩🏿🦳,有的同学却在投简历这一关就被刷掉了?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业也就是两大鬼门关👆🏼:简历关和面试关。
1. 简历关
在这里,吴老师告诉我们,简历无论怎么写😲,无非就是两部分内容:基本信息和相关内容。而HR等筛选简历时,看一份简历的时间也就是8秒,就能决定这个简历的去留。
2. 面试关
(1)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的特点是流程非常标准💁🏻🚵🏻,一般大约就是13分钟🎅🏽,是10+3的模式,也就是说3分钟的自我介绍,加10分钟面试官提出三个问题,一般就是这样标准的面试。
(2)无领导小组面试
无领导小组面试一般是45分钟的面试,通常是6—8个人🧑🏼🎓🔷,我们以8个人为例📭,它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先给学生一道题目🧹,这个题目或者是左右两难题,或者是排序题,让大家思考5分钟🙆🏿♂️,然后每人轮流发言两分钟,这样就是16分钟,之后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冲突,会明显地显露出每个人的个人特点,一般讨论的时间是20分钟🌊,最后3分钟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阐述你们小组的观点,一般整个流程下来是45分钟左右💁♂️。
那么这里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过了简历关+面试关🌪,13分零8秒或者是45分钟零8秒👨🏼🚀,也就意味着他已经过了鬼门关,可以进入到一个企业了🧔🏻♀️。
那么企业招聘的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企业需要学生的能力,他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学生需要企业的报酬,企业给的待遇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是整个就业的根本逻辑,达成这个双选就成功了🌭🪭。
1. 企业到底如何识人🤞🏼?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了,企业需要和学生一起共事,就能看出学生的能力,但是如果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企业如何知道他的能力到底如何呢?这就是通过简历和面试。
无论这个学生的能力怎么样,只要在简历的8秒和面试的13分钟/45分钟表现的有能力,他就可以进入一个企业,当然了🙇♂️,一个人的简历和面试的能力,和他本身的能力高度相关🧜🏽♂️,这个也是事实。
2. 企业面试🚴,到底面试学生的什么能力?
那么企业看简历包括面试➙,到底在选择学生的什么能力呢💚?我们先来看看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1)岗位的胜任力模型
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胜任力模型🧑🏻⚖️,企业会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这个胜任力的内容🍙。
初级的企业👲🏼:会写文字型的胜任力模型,比如招聘网站我们常见的岗位要求🌗,学历、经验那些信息等✊。
高级的企业🏌🏻♀️:会用图形类型的胜任力模型⚁🏌🏽♀️,比如三角形、洋葱模型等,来表现他们所想要的能力©️。
但是无论他们用文字还是图形,他在意的所有能力✍🏽,实际上就是三种能力🍚:
A. 知识 代表你知道什么🙎🏼♀️,知识是学来的,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主要靠记忆得到的🏃🏻♂️➡️,属性是名词😔,如成绩、证书等🤸🏿♂️。
B. 技能 代表你会干什么,技能是习出来的,是练习出来的,属性是动词,如经验,阅历等。
C. 特质 代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特质是修来的,往往是指通过反思👨🏼🔧🐂、感悟等形成的个人软技能,属性是形容词,副词🫃🏻,如别人的评价、自我的表现等。
一个企业在面试一个学生的时候,就是要看他的身上有没有这三种词:有没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如果有,这些词和他所想要的能力是否相符合,如果符合,那基本可以确定是企业想要的人♣︎。
(2)如何在简历中表达这些能力
那么这些知识、技能以及特质如何在短短的简历中表现出来呢🧏🏻♂️?我们也先分成三类来看:
A. 名词—专业知识技能(知识)🖊:主要靠成绩单和考出的证书等来展现🏂🏻。
B. 动词—可迁移技能(技能):主要靠这个人的工作𓀒、实习经验和个人阅历等来展现✍🏽。
C. 形容词—自我管理技能(特质):主要靠自我评价和旁边人的评价,以及在实践任务中的个人表现来展现这些特质🕓。
这三个归纳到一起就是故事,整个简历就是在表达个人故事🌖,简历要把个人的精彩故事展现出来🍏,就能顺利通过简历筛选的8秒🏋🏿♂️,而面试其实就是口语版的简历🕵️♂️,把简历的故事在面试中讲好⛔️,就能最终通过面试。
那么企业想要什么样的简历我们看过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到底简历应该如何写🧚♂️,才是企业想要的简历🧑🏽。
1. 简历的“三三模式”
通常,企业喜欢看“三三模式”的简历,对这一类简历好感度很高。什么是“三三”呢⚪️?
第一个三是指写学生经验/经历的三个要素:时间公司 岗位
第二个三是指在上面的三个要素的下面♡,学生至少要写三句话,并且每一句话至少说一句半或者至少两行🛝,保持简历的美观度,因为企业看简历的时候往往也会很感性📣,虽然不会看每一个字💩,但是很注意细节,所以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
这个“三三模式”也可以扩展成“三一三模式” 这个“一”就是可以介绍一下学生写的这个公司的情况🚭,如下图,第一句话就介绍了所在公司的实力🕟:
并且,在简历的故事阐述中✍🏼,一定要用企业需要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及最好用数据说话🛎👩🏼💼,因为有数据就能体现出这个事情做得很扎实,会给你的简历增值。
注意❕,写简历的时候,学生需要把一些比较口语、日常的语言用专业的词汇和语言组织表达出来🤚,例如挨个敲门问其他学生是否购买某产品,就应该是深入调研高校学生用户市场需求,这样的简历才是企业喜欢的简历。
2. 简历框架
再复杂的简历,也无外乎是以下的框架😥: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践经历以及奖励与证书🧕,如下图👨🔬:
3. 简历五部曲
那么书写简历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实际上👩🏻🦰🛐,任何一个简历都是由五个步骤构成的💁🏼♀️:
(1)画鱼骨图
可以指导学生拿一张A4纸,横着放,然后画一个箭头,左边代表大一,右边代表大四🐞,之后把大学四年所有的事情都标在上面,这个图就像一个鱼骨,不要剔除,先将所有的内容都列出来👉🏽。
(2)看岗位要求
然后指导学生去看岗位要求,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招聘都有岗位胜任力模型,都会有他想要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因此要仔细看他们想要什么。
(3)提炼三大能力
之后再把他要的那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提取出来,提取的越精准越好🦫。
(4)精选相关故事
然后回到你的鱼骨图,从鱼骨图里挑出能证明这些词汇的故事,之后你再精选这些经历和故事。
(5)升华相关故事
拿到你精选出的故事之后,再对这个故事进行包装、升华⛑,进而打造一份精准的符合企业需求的漂亮简历。
其实🦻🏿,求职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最后,老师告诉大家,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内在发展规律,而我们找到这个规律,其实就是找到了方法和套路👨🏻🏫,如果你坚持在方法和套路上努力👙,你就会发现不可思议的奇迹👦🏽💁🏽。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课程的内容和信息,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