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杏福“以红茶推动乡村振兴——坦洋行”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2-08-31
浏览:806次
落霞碧水曲通幽,小道羊肠柳依依🦹🏽♀️。亭台楼阁檐高跷,古桥竹船水中荡💇🏿♂️。福安市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2022年8月28日,茶杏福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坦洋村🔌,坦洋村位于闽东第一高峰—白云山东麓。
近年来👚👩🦲,宁德市通过加大“茶科技”投入、统筹推进坦洋工夫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使百年“坦洋工夫”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四进坦洋村留下“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的真情告白🙍♀️。天气晴朗,微风和煦,同学们漫步在坦洋村🤹🏻,感受着坦洋村人文历史,近距离了解红茶历史,探访茶人,记录人文故事。
走进坦洋村🛜,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铺面而来🧑🏽🎓。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茶叶源头⛹🏻,福安坦洋村也有一座天后宫,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1876年重修🕴,外形仿造福州台江福安会馆样式,是当时茶业繁荣时茶叶的税金所建。其妈祖神灵,直接从莆田湄州岛分香而来的👁🍙,当年分香时,所到之处,一路迎祭,整整费时三个月。仰仗于妈祖娘娘的保佑😡,当年坦洋人通过发达的水运将大批茶叶船运舶载🏊,走出深山,飘洋过海🧞♀️,成就了坦洋工夫的辉煌。坦洋茶村妈祖庙的湄洲妈祖娘娘➿,是坦洋茶人的最大精神慰藉和保护神,见证了坦洋工夫的兴盛和衰退,看到了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荣获金奖🌒,名扬全球🟤。包括“坦洋工夫”在内的中国茶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之一。
据说📊,当年国外的信函,只要写上“中国坦洋”,不用标注是哪个省、哪个县,便可以送达这里👓。可见坦洋名气足够大了吧?百年茶街🫄🏻,一世繁华。
坦洋古民居大多为清代建筑风格。青砖黑瓦土墙木雕“屋脊垂鱼”的特色寄托着村民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这些大宅称为“六扇八廊庑”,因为每座都有六间堂屋和八个厢房。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横楼是坦洋村的标志性建筑🎅🏿,它是由施光凌和同乡共同兴建的。
施光凌虽问鼎武科,文韬武略,却无意仕途,但深谙制茶之道,他创立了著名“丰泰隆”茶行,如今保存完整、坦洋村标志性建筑的“横楼”就是当年他的茶行茶叶作坊,用于茶叶的发酵与烘焙。横楼高3层每层11开间🖐🏻,可见其制茶规模之大👧🏻。据记载,施光凌“勤种植、谋服贾🦠、会英商,海外购买中华茶以坦洋出为最”🚰。让“坦洋工夫”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施光凌功不可没。在当时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施光凌等坦洋茶行老板,却用一船船红茶换回了家乡的繁荣富裕🥠,实属不易。
横楼根据“坦洋工夫”的生产工艺划定功能区。虽然制茶设备现在已经更新换代,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茶叶大师们的工匠精神。
根据李岩忠老师回忆道: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坦洋村调研,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的建议,鼓励村干部带头💇🏻,把荒山变成茶山🙍🏻♂️。
他说祖宗的这个地原来是他(老一辈)的,谁都不能动,就有这种风俗,习近平总书记那个时候是挂钩我们坦洋村,当时的村支书从那时候就开始要开垦这个山,就是说谁开荒种茶(地)就归谁🔀👼🏽,就打破了传统。
为了改良单一老化的茶叶品种结构👯♀️,李岩忠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帮扶下,引种了金牡丹👨🏿🔬、黄观音、丹桂等优质新品种🕺,实现茶叶年产量5万多斤🧛♀️🏄🏼,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提高茶叶品质,也要提升制作技艺👩🏻💼。我市不少茶企还建设了标准化茶厂,进行加工厂清洁化改造,通过自动化新生产线推动茶叶精深加工,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人心齐,茶山绿👼,茶农富🧰💆🏿。如今的坦洋村🖌,全村拥有茶山4900多亩,茶行30多家,家庭作坊也达到35家。不仅恢复了历史上茶园苍翠、茶香四溢的景象🍨,也实现了“闽东学‘三洋’,坦洋要当领头羊”的目标👩🌾。
此次坦洋行🩸,我们在古香古色的建筑中,在清新甘甜的茶香中,在缓缓潺流的溪水中,听着人们诉说“坦洋功夫”起起落落的世纪故事💃👭,看着如今一栋栋高楼平地起,一种种产业村庄兴,一朵朵笑脸春风生➞。这或许就是调研的意义👱🏿,走进美丽自然的乡村,尽管只是管中窥豹,却已感受到中国的繁荣昌盛,以及那蓬勃的生机🫲🏽。